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51篇
  免费   478篇
  国内免费   605篇
测绘学   191篇
大气科学   530篇
地球物理   642篇
地质学   1487篇
海洋学   303篇
天文学   155篇
综合类   282篇
自然地理   24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104篇
  2021年   124篇
  2020年   97篇
  2019年   96篇
  2018年   152篇
  2017年   115篇
  2016年   143篇
  2015年   135篇
  2014年   157篇
  2013年   122篇
  2012年   146篇
  2011年   143篇
  2010年   151篇
  2009年   128篇
  2008年   137篇
  2007年   140篇
  2006年   93篇
  2005年   118篇
  2004年   87篇
  2003年   109篇
  2002年   116篇
  2001年   108篇
  2000年   108篇
  1999年   153篇
  1998年   90篇
  1997年   109篇
  1996年   108篇
  1995年   87篇
  1994年   68篇
  1993年   71篇
  1992年   62篇
  1991年   36篇
  1990年   41篇
  1989年   31篇
  1988年   23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14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2篇
  1966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鸡西盆地作为我国东北地区重要的煤炭基地,已在多口钻井中发现油气显示。早白垩世城子河组为一套夹数个海相泥岩层的含煤岩系,形成于滨浅湖—沼泽的沉积环境,为该盆地主力烃源岩层。本次对该层位泥岩样品的常、微量元素全分析结果表明,水体盐度指标Sr/Ba在0.11~0.38之间,碱度指标(Ca+Mg)*20/(Si+Al)为0.2...  相似文献   
82.
The Anshan–Benxi iron producing area, which is located at the northeastern margin of the North China Craton, is the main distribution area of Archaean BIFs in China. In their eastern part, including the Gongchangling and Waitoushan deposits, BIFs mainly are hosted in the Archaean middle Anshan Group. Amphibolites are widely distributed in the iron‐bearing rock series, reflecting the tectonic setting of BIFs. Amphibolites not only have MORB‐like compositional characteristics, but also have island arc‐like ones, and they are consistent with back‐arc basin basalts (BABB). In the study area, the protolith of amphibolites belongs to Okinawa‐type BABB; it indicates that tectonic setting of BIFs is the intra‐continental back‐arc basin. In the study area, the formation of sedimentary basins for BIFs had been associated with oceanic plate subduction. Amphibolites from Gongchangling deposit are characterized by relative enrichments in LILE and LREE, and depletions in HFSE. This indicates that they had a relatively large influence of subduction in their formation. Amphibolites from Waitoushan deposit are characterized by relative enrichments in LILE without conspicuous depletions in HFSE, indicating relatively low subduction rates. Copyright © 2015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83.
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构造热演化史的磷灰石裂变径迹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丁超  陈刚  李振华  毛小妮  杨甫 《现代地质》2011,25(3):581-588,616
运用磷灰石裂变径迹(AFT)分析的构造热年代学研究方法,系统探讨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不同区段中新生代以来的热演化历史,为盆地东北部石油和天然气等多种沉积能源矿产的勘探预测提供新的约束条件。模拟结果表明:盆地东北部经历了250~150 Ma缓慢埋藏增温过程,平均增温速率为0.9℃/Ma;150~120 Ma为快速增温阶段,平均增温速率高达2.1℃/Ma,地层温度达到最高,且均大于130℃。之后不同区段经历差异降温过程:北缘露头区经历了120~65 Ma快速降温,平均冷却速率约1.3℃/Ma;65~10 Ma缓慢降温,平均冷却速率约为0.4℃/Ma。南缘露头区及盆地沉降区则经历了120~30 Ma缓慢降温,平均冷却速率约为0.9℃/Ma;30~10 Ma快速降温,平均冷却速率约为1.5℃/Ma。10 Ma以来,盆地东北部整体抬升冷却,平均冷却速率约6.5℃/Ma。分析结果认为燕山中期构造热事件之最高热增温作用的关键时刻为(120±10)Ma,促成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主要烃源岩层系的成熟生烃和大规模油气成藏。在后期的差异抬升冷却过程中,北缘露头区在65 Ma±通过了110℃等温面,南缘露头区及盆地的沉降区在30 Ma±通过了110℃等温面,有利于相邻地区原生油气藏的积聚和保存,古近纪晚期(30 Ma)尤其是新近纪晚期近10 Ma以来的强烈构造抬升作用有可能是引发原生油气藏调整—改造和次生成藏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84.
卫星遥感反演降水研究综述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降水是地球水循环的基本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气象、气候和水文学意义.精准地测量降水及其区域和全球分布,长期以来一直是一个颇具挑战性的科学研究目标。经过近50年的发展,基于可见光、红外和微波等各类卫星传感器的降水反演算法也逐渐发展成熟起来。简要回顾可见光/红外、被动微波、雷达和多传感器联合反演等卫星遥感降水反演的基本原理、...  相似文献   
85.
Experiments on ion implantation were performed in order to better characterize diffusion of noble gases in lunar soil.4He+ at 50 keV with 5×1016 ions/cm2 was implanted into lunar simulants and crystal ilmenite.Helium in the samples was released by stepwise heating experiments.Based on the data,we calculated the helium diffusion coefficient and activation energy.Lunar simulants display similar 4He release patterns in curve shape as lunar soil,but release temperatures are a little lower.This is probably a con...  相似文献   
86.
渤海湾全新世贝壳堤与牡蛎礁:古气候与海面变化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讨论了早全新世晚期以来渤海湾西岸贝壳堤平原成堤、西北岸牡蛎礁平原(及毗邻浅海区)建礁过程的同时性特征和气候变化与这一特征之间的关系,以及堤、礁记录的相对海面变化。堤、礁大致同时发育,可分为6期,依次分别被寒冷事件5、4、3、2和1分隔。堤底板前、后缘高差大致对应3m的大潮差、礁顶板大致对应海平面。据二者分别重建了南部贝壳堤平原、北部牡蛎礁平原的相对海面变化:南部自7ka cal BP以来基本与现代海平面等高,小的波动在±1m之间,压实固结作用抵消了中全新世的相对高海面;北部中全新世的相对海平面位置因新构造和固结压实双重下沉作用的影响,已位于现代海平面2~3m以下。  相似文献   
87.
鄂尔多斯盆地位于中国的中西部,跨陕、甘、宁、蒙、晋5省区,盆地本部面积25万km2.中及上三叠统延长组在盆地内广为展布,厚逾千米,发育冲积扇、河流、三角洲、湖泊等沉积相,是该地区重要的油气产层.根据盆地腹地100多口井的钻井资料及盆地周边地区的露头资料,以及长庆油田长时期对延长组的油气勘探经验,编制出了鄂尔多斯盆地中及...  相似文献   
88.
对长江三角洲地区表层土壤Sn含量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发现土壤平均含Sn量为8.35mg/kg,远远高于全国A层土壤Sn的背景值2.6mg/kg,表层土壤中Sn空间分布不均匀,呈现由苏锡常、宁镇扬、杭嘉湖、宁绍等经济带增高的趋势。各种沉积环境、土壤类型中Sn的含量也较全国类似或同类沉积环境、土壤类型中Sn的含量高,显示了高背景的特点。人类活动影响强烈区表层土壤中Sn元素富集明显,90.39%的面积区表现出富集的特征,富集系数大于2的强富集区面积占44.03%。另外,Ag、Bi、Hg、P、Pb、Sb、Se、TOC等也与土壤Sn呈相关性,可能与土壤Sn的富集有成因联系。  相似文献   
89.
松辽盆地及外围地区石炭系-二叠系烃源岩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松辽盆地及外围地区晚古生代构造层因长期以来被视为中-新生代盆地的变质褶皱"基底"而受到油气勘探界的忽略.近4年的野外调查和室内研究结果表明.本区上古生界除局部遭受不同程度的动力接触变质或热力变质外,并没有发生区域变质作用.初步查明本区石炭系-二叠系在区域上分布4套烃源岩,自上而下为:上二叠统(林西组、索伦组)、中二叠统(哲斯组、吴家屯组)、上石炭统-下二叠统(本巴图组、阿木山组)和下石炭统(白家店组、红水泉组).其中上二叠统和中二叠统中的暗色泥岩单层最大厚度迭百余米、累计厚度迭数百米至千余米,区域分布广,依据有机地球化学主要指标(有机碳、成熟度、干酪根类型),综合评价为中等-好烃源岩,是本区上古生界2套区域主力生烃层系,具有良好的油气资源远景,可望构成松辽及外围地区油气勘探战略接替新层系.  相似文献   
90.
矿床水文地质勘查类型划分是进行矿床水文地质勘查重要环节,是做好和优化勘查设计的主要依据。根据我国煤炭矿山经过几十年的开采,特别是近十几年来大规模开采,煤矿水文地质条件发生了较大变化,现行规范划分方案在实际应用中不基础上,结合《煤矿防治水规定》,提出了矿床水文地质勘查类型划分的新方案:类分孔隙充水矿床、裂隙充水矿床、岩溶充水矿床、老空水充水矿床、地表水充水矿床和复合式充水矿床6个;亚类分顶板充水、底板充分水、周边充水和组合式充水4个;型分水文地质条件简单、中等、复杂和极复杂4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